第四节还剩 3 分 21 秒,广东女篮的抢断反击撕开防线,毕榕哲拖着灌铅的双腿试图回防,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对手上篮得手。场边数据板上的数字格外刺眼:11 分、7 篮板、5 次失误,与三天前那个轰下 40 分 9 篮板的 “铁人” 判若两人。这场 50 比 65 的失利背后,是黑龙江女篮五名球员连续三战打满 40 分钟的悲壮坚守。
时间回到 10 月 9 日,全国女篮锦标赛第二阶段赛场,黑龙江女篮对阵合肥队的比赛堪称奇迹。当替补席上仅有的两名球员始终未能获得出场机会时,毕榕哲与周月明、孙睿遥等四名队友组成的 “五人敢死队”,用全场无休的奔跑完成了逆转。毕榕哲 27 投 16 中,以 66.7% 的命中率独揽 40 分,得分占全队总得分的 52.6%,最后命中关键三分后扶膝喘息的画面,成为当天最动人的赛场瞬间。
两天后的第二场比赛,体能警报已悄然拉响。面对厦门队的车轮战,毕榕哲依旧打满全场,靠着意志力砍下 21 分 17 篮板,个人得分占比仍达 35%。但数据细节已显露疲态:她的篮下终结命中率从首场的 72% 降至 58%,防守端的抢断次数也从 3 次锐减到 0 次。队友江靓靓同样拼至极限,40 分钟内贡献 12 分却付出 4 次失误的代价,孙睿遥更是 13 投仅 2 中,出现 5 次失误。此时的黑龙江队,就像一台缺少润滑油的机器,全靠零件的硬撑维持运转。
10 月 12 日与广东队的对决,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。四天三赛的密集赛程,让从未在 WCBA 打过主力的毕榕哲彻底透支。她的投篮动作明显变形,11 次出手仅中 5 球,命中率跌至 45.5%,更在对手的针对性防守下出现 5 次致命失误。第三节还剩 5 分钟,当她再次出现传球失误后,场边教练组只能无奈摇头 —— 他们清楚,球员的身体早已发出警报,但替补席上无人可换的现实,让暂停时的战术调整沦为空谈。
这场数据断崖的背后,是黑龙MILAN SPORTS江女篮早已暴露的深层危机。自锦标赛第一阶段起,球队就因主力缺阵、伤病缠身陷入人员荒,最艰难时曾出现 4 人应战一节半的窘境。24 岁的毕榕哲本是休赛期新签约的新人,上赛季 WCBA 场均仅出场 10.9 分钟,却在此次赛事中被推上核心位置,场均出战时间暴涨至 40 分钟。7 人参赛名单看似完整,实则两名替补因状态与伤病问题形同虚设,五名主力只能在 “上场即打满” 的死循环中消耗自己。
更令人揪心的是球队的保障困境。经费短缺导致康复体系缺失,赛后连专业的冷疗设备都无法配备,球员只能靠简单拉伸缓解疲劳;梯队建设的断层让青年球员无法及时补位,老队员伤病后无人接替;密集赛程下,体能团队甚至拿不出科学的营养补给方案。正如青训教练所言,当轮换深度与恢复体系的短板遇上高强度赛程,球员的体能崩溃只是时间问题。

终场哨响,毕榕哲坐在地板上,双手捂住脸沉默良久。这个身高 1.85 米的 “高颜值战神”,用三场全勤诠释了女篮精神,却也暴露了基层球队的生存困境。数据的起伏或许能随休息恢复,但资源分配的失衡、保障体系的缺失,才是真正让 “女战神” 顶不住的根源。当掌声送给拼至力竭的球员时,更该被听见的,是她们背后对合理轮换、科学保障的迫切渴求。






